【云書匯】人類之所以為人類
來源:原創(chuàng) 時間:2017-06-25 瀏覽:0 次-
這本書拿到手最讓我意外的地方在于,原以為是本嚴謹繁重的科學著作,沒想到讀下來如同散文集一般暢快。
-
這本書讀下來最讓我意外的地方在于,我竟然還關心人類,是的,在庸庸碌碌的自責、水漲船高的房價和惶恐不安的中年(!此處應有嘲諷的笑臉)危機之外,我竟然還有時間關心人類。
-
這本書讀過后最讓我意外的地方在于,某種意義下我與自己和解了,更確切的說,是和身體里那些愚蠢的基因和解了。
人類是物種競賽的獲勝者
地球上有不少基因相近的生物,比如虎和豹、馬和驢、老鼠和鼴鼠,然而它們之間的基因并不想通(即便交配成功,也會生下沒有繁殖能力的后代);但人類卻只有一種,盡管有人種的差別,但是基因的差異幾乎可忽略不計。然而,地球上的智人原先不只有我們這一種,尼安德特人、直立人和丹尼索瓦人(都是人類的分支)都進化出了超凡的學習能力,然而我們卻無一例外是智人的后代。七萬年前發(fā)生的種族屠殺,就好比馬剿滅了驢一樣荒謬。不僅僅是人類之間的屠殺,智人的崛起,拉開了其他物種悲劇的序幕,或被人類趕盡殺絕,或被馴化成食物、寵物、勞動力,淪為人類徹底的附屬。我們進化出了高度發(fā)達的文明,卻絲毫不關注其他物種的幸福。
人類的進化并不朝著幸福的方向而去
萬萬沒想到,原始社會才是人類歷史中最接近天堂的形態(tài):
-
每天只工作3-6個小時,其余時間就待在部落里盡情八卦
-
平均壽命35歲,但因為夭折和殺嬰,能活下來的成年人普遍壽命可以到60-70歲
-
跑跑跳跳爬爬樹,每個人都是運動員體格,極度均衡飲食(基本是逮到能吃的就吃)
-
沒有近視眼,沒有頸椎病,更別提什么環(huán)境污染
-
沒有物質和產業(yè)的負擔,不需要擔心未來,隨時開啟說走就走的旅行
-
各種開放的社會關系(囧)
-
能活下來都是精英,不然,讓你靠人腦記幾千種植物的功效試試?
但是!人類還是義無反顧的進入了農業(yè)社會,要知道這是一個起早貪黑勞作、看天吃飯還經常吃不飽飯、無時不刻擔憂未來的時代。作者說與其是人類馴服了小麥,倒不如說是小麥馴服了人類。
是什么決定人類要拋棄原始社會那種快樂自由的生活,步入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繁重農業(yè)中?
是基因拷貝的需要。
原始社會雖好,靠采采果子打打獵承載不了多少人類。人類之所以今天有70億,就是因為人類行為的底層驅動單元,并不是什么全民福祉,而是實現(xiàn)人類基因的最大復制。這種自私和貪婪,我們并不比發(fā)情的海豹或是四處播種的風流浪子好上多少。
人類是靠想象構建的合作網絡,靠信用發(fā)展的資本社會
智人之所以能打敗尼安德特人,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智人進化出了想象力,能夠描述本不存在的事物:
我在森林里看到了一個仙女,我們一起去找仙女吧?
這種想象力是支撐群體合作的基礎,正是因為有想象,衍生出了宗教、秩序、法律和民族等形而上的實體。原本依靠人與人之間的聯(lián)系,只能維護不超過150個人的部落;正是因為有想象,我們創(chuàng)造了幾千人的游牧民族、幾萬人的股份公司、幾億人的泱泱大國。
信用是什么?信用是一種對于未來總會變好的預期。在古代中國,人們相信每一年的生產總值都是不變的,甚至有可能比之前變得更壞,只要風調雨順,不要有人餓死就是好時代;而同一時間的西班牙、荷蘭和英國,已經發(fā)展出了風險投資的概念,合伙去投資虛無縹緲的探險計劃、天馬行空的科學研究和擴大生產的商業(yè)計劃等等。正是因為大家都相信未來會變好,銀行家才會放貸給現(xiàn)金流不足的商人,國家才能肆無忌憚的印制鈔票。